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农历甲辰年  六月廿二  
慈善名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慈善名家 > 正文

非遗传承人邓清之:金陵刻经人中的唯一女性

更新时间:2018-09-06 10:34:02  来源:凤凰网点击次数:1813次
2009年,金陵刻经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刻经人邓清之从此也多了一个身份——金陵刻经处第七代非遗传承人。 也是从这时开始,沉寂了几十年的金陵刻经处,开始恢复昔日的热闹。

【南京最美女性●人物档案】

姓名:邓清之 

性别:女 

年龄:保密 

职业:金陵刻经技艺第七代传承人 

2009年,金陵刻经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刻经人邓清之从此也多了一个身份——金陵刻经处第七代非遗传承人。也是从这时开始,沉寂了几十年的金陵刻经处,开始恢复昔日的热闹。

始建于1866年的金陵刻经处历经152年的沧桑岁月,在创始人杨仁山居士与前后共八代刻经技艺传承人的努力下,为佛教文化传承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宝藏。

杨仁山居士墓位于金陵刻经处内(摄影/周顺康)

百年来唯一女性传人

1991年,邓清之从南京一所中专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毕业,来到了金陵刻经处。虽然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灯彩、竹刻等技艺,但当她带着自己的作品给两位第六代刻经人看时,两位师父摇了摇头:不一样。于是从头开始。学磨刀,学做工具,看师父雕刻的过程;学看木头,做经版、印刷、折叠、装订,一年多的时间,邓清之就出师了。

邓清之正在雕刻(摄影/周顺康)

她来之前,有人怀疑:女孩子能做好吗?同样身为女性的徐主任拍板:为什么不能有女性传人?我们这次就让女孩来试试!

这句话邓清之一直记在心里,回过头想想,她也觉得,女孩子其实能做得很好。

“南京有四项世界级‘非遗’,古琴、云锦、金陵刻经和昆曲,在过去几乎全部都是由男性传承的。一个是因为传统师带徒的方式当中,一般是父子关系,或者徒弟需要吃住在师父家中,女性参与会非常不方便。另外,过去女性上学的机会少,文化水平低,也没有机会去学习技艺。”邓清之说,“但现在不一样了。虽然刻经确实需要做一些木工活,但从雕刻和写样的角度,我觉得完全能做好。”

邓清之发现自己无意中成了传承人的“分水岭”。现在,最新一代的传承人都来自学校设立的非遗相关专业,在学校就已经学习了雕刻艺术,甚至刻经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她是最后一代用传统的方式学习刻经的传人。

“跟来时‘一张白纸’的我相比,有了基础的孩子来这里,我们就侧重于纠正他们错误的习惯,其实这也要花上不小的力气。”

兼职“写工”和“画工”

金陵刻经处自诞生以来,杨仁山对各类佛教典籍热心搜求,同时严格要求所刻佛经的内容和雕刻质量,使“金陵版”享誉世界。在去世前,杨仁山又把自己在延龄巷的住宅60多间并宅基地6亩多无偿捐给刻经处,作为永久刻印经像、收藏经版、流通佛经的庄严场所。

抗战、“文革”,刻经处损毁了不少珍贵的经版。

雕刻佛经有一整套流程,棠梨木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或水煮、阴干、切割后成为待用的经版;写工在纸上用毛笔写宋体佛经,蒙在经版上,再由刻工雕刻。

传承到邓清之这里,已经丢失了“写样”这个步骤,只是反复使用旧样雕刻。

金陵刻经处的经版楼中藏有12.5万块经版(摄影/周顺康)

2009年,邓清之开始着手恢复“写样”的步骤。童年学习书法和绘画的经历帮了她很大的忙。“虽然我从前练的是楷体,但是在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这两种字体有相通的地方。我学的书法楷体有一种不那么秀气的‘拙’,手写、手工雕刻的宋体字也有这种可爱的‘拙气’。”

邓清之正在写样(摄影/周顺康)

小时候,邓清之随父亲学书法,也曾经因为练习的辛苦而感到委屈、愤怒。而几十年之后,邓清之开始感谢当初的经历。扎实的基本功让她能够成功地将写样工艺恢复出来,目前,她正在教第八代传承人这项技艺。回到家里,邓清之也常常和父亲聊聊书法,父母都很支持她的工作。

手写一页佛经需要好几天的时间,除此之外,邓清之还在做一部分绘制佛像的工作。小型的佛像绘制已经不成问题,但她还有更大的目标。“我们的经版楼里藏有18幅大佛像,都是珍品。”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拥有绘制、雕刻大幅佛像的能力。

上班的时间完全用于写样、绘图、雕刻和补版等等工作,邓清之回到家里也常常反复琢磨还能怎样打磨自己的手艺,更上一层楼。

让更多人了解金陵刻经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邓清之小时候常常路过金陵刻经处。紧闭的门扉,古朴的匾额,精致的飞檐,让她对这里充满了好奇。直到长大,她才通过老师和朋友了解到金陵刻经处所做的工作和这些年来的演变。成为刻经人之后,邓清之觉得自己也有义务让这里的故事和技艺为更多人所知。雕刻工作之外,她又自己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去深入了解刻经处的历史演变、佛教文化故事。

金陵刻经处的经版楼里有12.5万块经版,每当置身其间,她都深深叹服于从前的刻经人高超的写样与绘画技艺。前人璀璨的文化成果敦促她耐下性子,几十年如一日地坐在灯下与毛笔、刻刀和经版相伴。她也希望把这种正能量带给更多的人。

邓清之(摄影/周顺康)

现在的金陵刻经处,周末经常会有人来采访、参观和学习,这占用了邓清之很多休息时间,但她从中获得了不少满足和乐趣:“没想到学校里的学生对刻经很感兴趣。我们去过好几所高校,年轻人积极地提问,想把我们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跟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有些学生采用金陵刻经的元素做毕业设计,邓清之特意去现场参观,还购买了毕设的展品以示支持。

针对普通市民,邓清之更多地介绍刻经处的历史和佛教传统文化。

“总不能让南京人提起‘金陵刻经处’都一无所知啊!”邓清之笑着说。

作者编辑:admin



邮箱:zgfyccw@163.com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非遗传承网

邮箱:zgfyccw@163.com

版权所有:中国非遗传承网